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退出故宫的星巴克打败了我们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黄波

 

黄波我很少喝咖啡。如果不是因为一位央视英语主播拿故宫和咖啡说事,后来引起轩然大波,像我这样僻居一隅而且“老土”的人,还真不知道“星巴克”是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星巴克”是一个总部在美国的咖啡店,“星巴克饮品在美国4美元就可以买一大杯”,“在西方人的普遍观念中,星巴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

 

这里有一个问题:星巴克自己想没想过要登“大雅之堂”?据我所知,这个世界上喜欢把饮食和文化联系起来,而且也具备这种资格的好像只有我们,“肯德基”、“麦当劳”没有勇气打文化牌,放下身段自称不过是“快餐”,星巴克似乎也是这样,只忙于世界各地开分店赚钱,而且据说故宫里的“星巴克”还是六年前应邀而来的,由此更见他们本来就没有靠文化登大雅之堂的雄心。

 

做吃喝生意的“星巴克”和作为“中国几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的故宫,的确很不协调,我如果老早发现这一点,也许同样会像主播一样写一封抗议信,但会把信寄给故宫管理者。而现在,我的思想却有了一点变化,这不仅仅是走了“星巴克”,故宫里像咖啡店之类吃喝的地方还会依然“不协调”地存在,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容忍文化和别的东西之间一些小小的“不协调”。只要承认故宫还是一个旅游地,那在文化的熏染之外,给旅游者一个歇下来喝点东西解渴的便利,似乎不可或缺,哪怕一般游客的吃喝和文化全不搭界。毕竟,我们还没有高雅到只要文化不要吃喝的地步。

 

故宫里的“星巴克”和其他小店一样,都只是在做吃喝的生意而已,给它们贴上文化的标签,过于高看了。也许有人会说,文化并非都有形态,“星巴克”这一手叫“文化渗透”,依靠内力,伤人于无形。如此立论的人在这里肯定有丰富的联想,历史啊现实啊等等,我很能理解,不过,我想即便“星巴克”真是一种什么让我们不愉快的文化符号,我们有孔子庄子和五千年的文明,综合国力正在上升期,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恐惧文化渗透的不仅仅只有我们。孔子学院开到了加拿大,那边就有议论说,我们这是在“文化渗透”,不过,议论归议论,孔子学院还是红火开张了。在我们这边,星巴克先是被“议论”,随后在故宫找出的“最合适理由”下灰溜溜撤了出去。如果硬要归结为两场文化的对抗,那么谁是胜利者?

 

在我看来,是“星巴克”打败了我们,因为它照出了我们内心的虚弱。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