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英语与“哑巴汉语”和“哑巴思维”
一,哑巴英语
新东方应试培训虽然很厉害,但新东方口语培训也非常厉害,这要归功于开创了“美国思维口语”因而被尊称为“口语教父”的王强。王强的英语口语培训,在赋予中国学生开口说话的功能上,确实具有奇效。
有一次,我和王强聊天,又聊到中国人学英语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学来学去,就是不会开口说话,以致哑巴英语成为中国英语学习中一种说不出的痛!
“哑巴”英语,有痛自然说不出!
王强一时谈得兴起,突然发力道:“小平,哑巴英语,其实也是一种奇迹!一种教育制度,能够把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教成哑巴,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奇迹吗?它肯定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制度,我越琢磨越觉得这个现象大有研究价值——既然传统教育能够把学生教成哑巴,如果我们研究出其中那行之有效制造哑巴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然后反其道而行之,不就能够彻底解决哑巴英语问题吗?”
听了王强的分析,我笑得前忽后仰,上气不接下气。但王强有一个特点:我越笑,他就越严肃,越来劲,结果他发挥了半天,说来说去,说得我们两人对中国的哑巴英语现象充满了敬畏和神往!——中国教育到底是用什么教学手段,在全国范围内,让那数以千万计能言善辩的青年人变成了英语哑巴?
聊的时候好笑,但写在这里,我其实笑不起来。当年我本人在音乐学院学了五年英语,记得最后一年时在故宫遇到一个外国人,她主动和我说话,结果我憋得满脸通红,嘴里根本蹦不出一个字来——如果我能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激动人心的好事呢!我的英语水平在音乐学院学生中属于最好之列,可以想象当时整个艺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领域里的语言水平!
1996年我从加拿大回国,惊讶地发现中国学生英语水准已经上了一个档次,哑巴英语之灾明显缓解。我当时的一个助手,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中文系,但其英语之流利,已经可以和任何在国外留学过的中国学生媲美。以致于许多来咨询的学生问从来没有出过国的她:老师你出国多少年啦?
但可惜这样的学生依然太少。在90年代后期我在新东方进行签证咨询时的情况来看,被拒签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不具备口语能力、不能自信地用英语和签证官交流、沟通、辩论甚至反驳的朋友。我甚至见到过英语说得像中文,中文说得像外语的朋友,他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等于零。当然要被拒签。
这种不仅英语口语差、而且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不及格的朋友非常多。这样的人,即便去了美国,也会活得很艰难,很难想象他会获得他所期待的成功。因为美国以及所有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要他能够做内功,它还要求你也兼备外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辩论能力、展示能力、兜售能力……等等这些和你的“真才实学”并不冲突甚至本身就是“真才实学”的所谓外在能力!
是的,这些所谓的“外功”,并不是外功,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功”,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人,不管你学什么专业,都应该具备的真才实学,而且是基础能力!这就是所谓个人素质吧!假如专业知识是你人生大厦的楼层,个人素质是你人生大大厦的地基。中国教育重视专业教育而不重视素质教育,等于盖楼的只盖楼层不打地桩,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虚假工程,豆腐渣工程。
说英语问题,却说到了个人素质和素质教育。这是我的职业病。但这个职业病,实在也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中国教育之所以大规模造就英语哑巴,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人才观念(鼓励什么人才?压制什么人才?),和我们的教育思想,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方法,考核标准,有着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
二,哑巴汉语与哑巴思维
其实,哑巴英语只是我们教育问题中一个表象。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令人震惊、但不幸被人忽略的问题是:中国大学生,很多很多人不仅说着哑巴英语,其实他们很多人的使用中文的能力,严格说来也属于半哑状态,离“哑巴汉语”也差不了多少!中国大学生不善说话、不善表达、不善写作、不善面谈(interview)、不善辩论、不善沟通、不善谈判、不善兜售自己、不善卖弄自己、不善推广自己、不善经营自己……
人人都在说哑巴英语的问题。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哑巴汉语的问题。英语是外来语,中国人本来不会,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而没有学会使用它,就显得物非所值,触目惊心。而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中国人生而知之,人人会用,所以就掩盖了一个哑巴汉语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严峻现实。中国大学生对于自己母语的运用能力:在口头交流和文字写作上与应该有的水平差得很远,成为制约他们人生发展的一个不该有的瓶颈。
哑巴英语使得无数青年进入不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而哑巴汉语呢?则是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浊流中主要泥沙之一。不会开口,不善表达,不能交流沟通,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妨碍青年人发挥才干、获取成功的教育公害,一种影响人们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幸福的民族缺陷,一种我们在通往未来路上可能输给美国、日本、韩国、甚至印度的潜在文明疾病!
千万不要说我危言耸听,也不要说我的这个论断是“盛世”危言:就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我们所处的时代绝不是大学生个人素质的盛世,恰恰是个人素质的灾年,而且是连年灾荒——这是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贫匮、民族整体素质危机四伏的灾荒!
“哑巴英语”现象,其散发的不过是一股中国人学英语时由于综合价值观堆积起来千年牛粪的恶臭,而那种不善于运用母语来达到自己人生目的之“哑巴汉语”现象,才更加值得我们思考和警觉——至于那种人云亦云、屈从权威、不敢挑战权力、不敢超越常规、缺乏个性、缺乏自由、缺乏创造性、缺乏想象力的那种“哑巴思维”现象呢?毫无疑问,这种“哑巴思维”现象,才是造成“哑巴英语”和“哑巴汉语”的真正病根。
“哑巴思维”——对于思想、精神、观念、意识、个性、创造性、想象力的压抑和扼制,是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路上随时随地可能下陷的路基,可能出轨的断层。改造这个路基,填满这个深坑,是我们从文化到教育、从家庭到媒体各个社会层面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这样,中国人的“哑巴英语”和“哑巴汉语”现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最近,国家提出要建造“创新型”社会、发展“创新型”经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只要你从人才培养的根基上抓起,从教育哲学的源头上抓起,从文明躯干的基因上改变起就行:我们到底是要顺从型人才,还是要反叛性人才?我们到底是要保守型人才,还是要开拓性人才?我们到底是要个性千姿百态、思想百花齐放,风格万紫千红的人才,还是要个性千人一面、思想整齐划一、风格千篇一律的人才?
人人都会说我们要开拓性人才、我们要反叛性人才、要有个性的人才、要百花齐放的思想性人才,但要知道,这样的人才之得以诞生,需要在从小到大、从摇篮到棺材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中,完整给他们一种创新、反叛、挑战、出格、个性化、独特性的鼓励……我们的教育能做到这一点吗?我们的传统能容忍这一切吗?我们的民族是这样的民族吗?我们的文明有这样的基因吗?……啊,不说啦,再说下去,我就成了创新型和反叛型人才,从而就会遭到打击和扼制啦!
中国人失去创造力了吗?中国人失去想象力了吗?中国人哑巴了吗?
当然没有,但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专利是我们的财源呢?新技术、新思想有多少是我们的贡献呢?全球Ipod里面有几首中国人的原创歌曲呢?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电影电视有几部作品在艺术和商业上真正征服过西方世界呢?当韩剧日剧新加坡剧你来我往地不断风靡中华大地,我们自己的好作品,到底被毁弃在了哪个幽暗的角落了呢?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到了今天,怎么也应该在奉献给人类世界至少四分之一的专利、技术、思想、艺术、音乐、电视和电影吧!这样,作为华夏文明的后人才能够说:中国文明不仅古老,而且优秀!可是,当一种文化在对于个性发展和自由表达是如此嫉恶如仇的情况下,上述梦想,只能是我们羞愧和悲哀的源泉。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这首写于清朝中叶中国社会崩溃前期的诗篇,也许能够为今天人才降临吹进来一点春风吧!假如在龚自珍发出这个呼吁之后的岁月里,天公听到了他的呼吁,真的抖擞精神,不拘一格,让人才降临人间,让思想冲破牢笼,让精神获得自由,满清王朝也许就有可能不会灭亡,而走上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从封建帝国一举成为近代列强的吧!
……
九州生气恃风雷,“哑巴英语”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口才”。
瞧!作为新东方的老师,我的要求并不高,我只向天公祈求“口才”——为了中华的振兴,为了青年的前途,请让更多有口有心、有心有口的“口才”降临啊!
(徐小平注:下面是一条本文发表之后的博友评论,我觉得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发在这里让大家学习:
悠然看云 在《“哑巴英语”是一种“奇迹”》 发表:2006-03-03 21:29:18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是环境的产物.哑巴思维造就哑巴语言.而思维又是历史的诟病.深刻!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