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按:
多年来我一直是理性留学的大力倡导者,反对不顾自身条件的盲目留学,尽管留学曾为许多中国学子带来了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价值,但它自古以来就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条件:比如支付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情感的承受力。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国家庭支付能力的提高,各国的留学机遇纷纷开始向中国开放,这时候我只是提醒大家一种已经出现了的机遇:美国本科留学,甚至高中留学已经向中国敞开了大门,大家只要阅读我的著作(《图穷对话录》、《邮箱里的灯光》、《仙人指路》)全面理解我的留学思想,相信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多年来,无数贫寒的新东方学员,通过艰苦奋斗,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拿到了美国全奖,带着青春的自信与豪迈,跨越到大洋彼岸去实现他们的留学梦,90年代的主流就是这样一批人;进入21世纪,虽然拿奖出国攻读博士、硕士的留学生绝对人数仍在上升,但是也出现了另一个群体,这就是自费留学、本科留学和高中留学。他们有的是去了每年4万美金的常春藤盟校,有的是去了每年4万人民币的东南亚大学,千家万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留学能力,做出最明智的抉择。留学是终身大事,是系统工程,需要理性的规划。
最后,根据博友对这篇文章的讨论甚至批评,我再强调一下,我在中国是反对盲目留学的最大倡导者之一,有钱并不是出国的充分条件,盲目留学确实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反过来有机会留学而不自知也是一种人生的巨大损失,每个人的留学都要事先针对你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与事业前途做通盘的考虑。我只是用这篇文章唤起大家利用全球资源,来为我们的人生发展所用的意识。至于每个人是否适合留学,请大家广泛咨询信息,再自己慎重、周详地考虑。
十一月底,我因事去美国洛杉矶,在那里见到了一位朋友的读大一的孩子。他因为中考没有考好,被录到一所根本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高中,父母几乎气疯,“想死的心都有”。在我的指点下,他决定留学,绕开高考的“马其诺防线”。高中期间攻克了英语,拿下托福,申请到了美国这所排名七八十的大学就读。沉浸在幸福中的他告诉我,如果参加国内高考,他根本不可能进入现在这种水准的大学。留学带给他的,是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他还给我介绍了另外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更神。他在国内一所“三本”大学读完大一,随父母移民美国。经过两年的奋斗,居然被一所常春藤大学录取(从大二读起)。他告诉我,爸爸妈妈为了他历尽艰辛,为了报答父母之恩,他更要好好学习。看着这位青年,我感到“前途”就在他的手上,我看到“未来”就在我的眼前。
经过几年扩招,国内青年上大学似乎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但大师、传统、文化根基、学术渊源、教育声誉、治学理念等等这些与人才成长紧密相关的质量指标,却不是几年扩招就能提高的,需要我们在教育领域里多年的积攒、传承和“拿来”。由于中外教育的差异和互补,也随着国人支付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国际意识变得越来越显,人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去国外读本科,已经成为中国家庭越来越看重的一个教育选择。
出国读本科的好处我这里就不说了,虽然每次写留学,我都忍不住要从容闳、鲁迅、邓小平说起,证明我从事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今天,我只想用这篇短文,提出一个我一直倡导,但一直不敢大张旗鼓宣传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
利用国外教育资源,为中华民族再造两座北大清华!
这个口号有点耸人听闻,但其实体现的不过是我一如既往大力宣传的信念:鼓励那些具备条件的人们考虑各种已经拥有的留学机会,更加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高等教育还不敷社会需求的中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不增加国家一分钱教育投资的情况下,为中华民族多增加几千名优秀本科生!(当然,个人支付能力还是必须的)
北大清华,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象征,是千万中华学子梦想的圣殿。但可惜,北大清华只有两所,国家教育资源再倾斜,两校每年能够接纳的幸运儿分别也只有一两千名。北大清华作为优质高等教育的代名词,让多少家长梦寐以求,让多少学子梦魂萦绕!
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但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却很多。那些在国内考不上北大清华、入不了名校的学生,其实很多都有资格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斯坦福、艾默斯特、威斯利学院(宋庆龄奶奶的母校),达特茅斯(曾子墨姐姐的校园)、更不用说排名一百多外的水牛城大学(那里出来一个水牛人李彦宏,他北大毕业后去读了研究生),以及挨着一百名的石溪分校了(名教授杨振宁是那里的骄傲,他老人家晚年桃花满天下,可能还与石溪的风水好有关……).
鼓励留学,“为中华民族再造两座北大清华”,其实就是提醒人们注意利用国外的高等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孩子。在国内考不上满意大学的朋友,在国外几乎都能获得比国内院校更优质的教育机会。出国读本科在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在申请条件和技术上并不难:只要你有高中毕业成绩、相应的外语能力、以及充分的学习责任心就够了。充分利用国内的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后代接班人,诚然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但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我们的后代接班人,同样也是我老人家的使命和责任。
随着经济发展,能够支付得起自费留学的中国家庭,在过去十年来几乎从无到有,成为一个时代现象,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谁不知道几个左邻右舍、同事朋友的孩子在国外留学的呢?但留学运动,依然处在一个早期阶段,尤其是出国读本科,人数还远远不够——祖国大陆在美国读本科的人,远远不如台湾、香港、韩国等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人数多!所以,本科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需要,是中华民族未来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鼓吹本科留学、鼓励本科留学,也是我行使我社会责任的需要!
在商言商,在学言学——对于那些有留学计划的家庭,我要说的是:借问名校何处有,小平遥指西直门——西直门,西方大学的直通大门。无数国外名校的大门,多年来一直对中国学子慷慨地开放,只要你愿意,你其实可以选择进入那里,完成自己的高等教育。如果你够优秀,且托福、雅思以及SAT(赛达)成绩够高,你甚至可以得到奖学金!
中国家庭送孩子出国读本科,这个现象才刚刚开始。先行者往往是一些有先见之明、自身素质比较优秀,外语水平先好起来的一般家庭的孩子。从国外优秀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学成回国,不仅可以和北大清华那些天之骄子直接竞争,往往也都可以自信地冲着来自美国英国等老牌发达国家的同龄人发起挑战。而中国社会由于本科留学生人数很少,回国的还不多,对于这类人才的竞争威胁,还没有充分感受。换言之,现在出国读本科,将来回国,会有竞争上的重大优势。你的未来,很可能就会像我在洛杉矶遇到的那个小伙子,已经被你自己紧紧把握在了手上!
在洛杉矶,我告诉那个即将去常春藤大学就读的年轻朋友,“明年夏天回北京找我”,我要为他介绍一个实习的机会。现在,我愿意告诉每个选择了留学道路的学子,将来毕业,回国找工作也来找我——我当然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但我有中国。中国青年的机会在中国,尤其对于那些通过留学获得了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学子,中国将是你们一生最伟大的奋斗平台,幸福归宿!
据说,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属于世界最低行列。我不知道此话是真是假,但我想做并且能做的是:通过我的鼓励和呼吁,鼓励有能力留学的人们留学,我知道这种留学运动不可能根本上解决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对优质教育的饥渴,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留学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两个北大清华的招生人数,就等于为中华民族再造了两个北大清华!
时候到了,我愿大张旗鼓地提出:通过鼓励并指导更多学子出国留学,“为中华民族再造两座北大清华”。
为了中华的腾飞,让世界各国高校,更多为我们作一些人才代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