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平时都是我为别人咨询,但有时候,被咨询者也能给我带来一些震撼。

 

去年年底的一天,一位我并不认识的北大校友,通过熟人找到我,向我请教他现在还在初中孩子的教育问题。王宗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见到他,我一下子被他的智慧谈吐和个人魅力所吸引,也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回答他的问题。

 

话题说到留学、说到他儿子留学美国之后的去留问题,我正准备来分析留在美国和回到中国的利弊时,他抢在我前面说:

 

“这个问题不必讨论了,我肯定让他回国,男孩子嘛,总得为民族和国家承担一些责任”。

 

他的话在我心里引发了地震。我立即感觉了自己的卑微,有点鲁迅在“一件小事”里的那种感受,被他榨出了藏在心底的那个“小”来。当时的我,羞愧得几乎想跳楼!

 

我竭力表现得不动声色,照样和他举杯邀明月、谈笑风水生,但心里,确实失去了平衡。

 

多年来,我在新东方宣传“中国机会”,鼓励留学生回归。随着时间推移、中国进步,我越来越认为,大多数出国求学或奋斗的中国青年,是应该回国创业、回国发展、回国追求人生的机会、“中国机会”。

 

虽然生活在国内国外是个人的选择和权利,在国外生活的人未必不能为祖国的亲人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但我也必须承认,那些在西方发达社会获得中国缺乏的知识、经验与思想的留学生,祖国对他们需求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西方社会对他们的那点“居留权”所蕴含的邀请。

 

换言之,留学生学成回国,优势更强、贡献更大、机会更多、地位更高、生活的综合指标价值更好……

 

用“中国有机会”这个概念,来号召大家回国发展当然没有错。国家的人材政策就是不断朝这方面进步。但王宗的观点还是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因为他说出了这个理论的一个有待进一步阐述的地方:

 

中国有机会,作为中国人当然应该回来,但万一中国没有机会呢?

 

万一中国没有机会,中国男儿(或女儿)难道就不该回来吗?

 

这个问题我没有多想。也不愿多想。我祈祷并坚信未来三十年的中国,能够像过去三十年那样,依然是希望的原野和机会的海洋。再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一定会像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那样,进入社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共享持久繁荣与永续发展。

 

但问题是:在国家有了困难、人民生活困苦、个人发展受阻、幸福遥不可及的时候,我们如何处理我们自己和祖国的关系?个人如何选择自身的去留?

 

上述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回答。从19世纪中旬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留学生开始远赴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已经用自己的青春才智和生命热血,书写了惊天地动鬼神的爱国史诗。这部伟大的留学史,想起来我就无限自豪,万分激动。

 

过去三十年,中国得到了一百多年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高速发展和繁荣。生活在这一代的中国人是幸运的。生活在这一代的留学生也是幸运的——我们不必被迫居留在和平富足的异国他乡,享受着值得享受的生活,却痛苦着祖国和亲人的痛苦。

 

中国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华民族向着小康社会奋勇挺进的今天,我们的爱国主义、我们的奉献精神、我们的个人主义与国家意识,应该如何发展和深化?

 

爱国主义并非中国的专利、更不是空洞无用的说教(尽管多年以来许多人对它的阐述确实不能打动人心、无法号令激励青年)。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在强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所有伟大民族共同的标志,是所有伟大国家傲世的根本。

 

“问一问,不是你的国家能够为你做些什么,问一问,而你能够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这是JFK肯尼迪激励了青年克林顿、激励过青年奥巴马的传世名言。我在此借用一下,以此来修缮一下我的“中国机会论”中的些许缝隙,假如有的话。

 

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期的“中国机会论”,看来要“与时俱进”一下了——“中国机会论”,也许应该改写为“中国俱进论”——个人命运,要与祖国共存亡,而这个信念的基础,就是——中国一定强!

 

与时俱进的中国,也会与时俱强——这是一个中国人起码的信念,基本的理想。

 

王宗是一家企业老总。尽管中国的民企国企都有许多不同问题需要解决,但他的另外一句话还是点亮了我对中国企业的希望之光。他说:尽管他的公司在2008年也遭遇金融风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净利润还是增长了百分之四十!

 

吃饭时间不长,他就匆匆走了。临行没有忘记一再拜托我为他儿子的事情多多帮忙。

 

寒夜里,我和他道别,看着他比我瘦削并年轻很多的背影,我忽然觉得,他对他儿子提出的期望,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男孩子嘛,总要为民族和国家承担一些责任!”

 

这个“男孩子”,难道不正在“为民族和国家承担一些责任”吗?——现在进行时!

 

21世纪以来(其实也就是过去短短几年),个人环球化现象(留学、定居等)发展迅猛。中国社会对于这种现象的看法——出国还是不出,回国还是不回,定居还是暂住,护照还是不照——已经发生了趋于理解和包容的巨大的变化。但有一个主题却不会随着环球化的到来而在短期消失:民族和国家的特征,在人类可见的未来,将依然是定义我们短暂人生的核心价值之一。

 

我最亲爱的学生、读者、和青年朋友——无论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无论你将来是否准备回国寻找“中国机会”还是打算在国外工作定居,请都不要忘记这一点——“为民族和国家承担一些责任”啊!


(徐小平说明:本文发表后,有读者对原文中“大型国企”提出了质疑。这不是本文的宗旨。无论王宗是大型国企老总、还是大型民企老总,都和本文的主旨无关,本文的主旨,讲的只是一个中国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啊!)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