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下面三条评论,我觉得是发自读者真诚的心灵,虽然都是批评我,我愿意认真思考、严肃反思,我也愿意把它们发表在这里,让读者和我一起思考。我感谢这些朋友的批评。

 

题目是《对爱心、良心与公平的灵魂搜索》是因为下面第一条评论对我提出了这个批判。所以,我很愿意就这个指控进行灵魂搜索,而且,就用我自己最近几天发表的博文来进行回应。

 

 

橙色香槟:


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代表,你拥有一张用于辩解的口但非常遗憾的是你似乎失去了很多我们祖宗所传承的美好的东西,比如爱心、良心与公平。于是在这个0.4占据着70%财富的时代,尊贵的你婆口苦心地劝说那些在饥饿线上垂死挣扎的人们,要知足和自我调节,心态要摆正~说完之后不忘抹一把嘴边鲍鱼名酒之后的泡沫,不觉得这个场景非常可悲和凄凉吗?

 

你既然可以站得很高,可否换位思考一下那些底层民众所面临的生活之苦,在你洋洋洒洒大为感叹和抒发情绪之前可否去他们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你站得太高了,藐视大地上的一切,或许你看到的仅仅是一群群密密麻麻的人,甚至令人有些厌恶,当然,你不会注意到那些人脸上那些无奈的脸和无尽的心酸。

 

但今天,你又再次站出来,你伤害着他们...

 

虽然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出声音,而且这种权力与生俱来。但真的希望你能够抱着一颗平和的心,善待他人,宽容和理解这个世界上为生活努力爬行的人。


qinkyl:


徐老师的文章很有激情,可除了激情也就只有空洞了,我实在看不出你的分析能帮助张昊什么。一片文章洋洋千余字,除了给自己打了一个广告以外,没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难道你的建议就是看你的博客,听俞敏洪的课?

 

你说“工作中的人,应该是主动积极不断思考、不断寻求发展机会的人。”言下之意,别人自己没考虑过要如何寻求发展,都没有寻求发展机会。可我要问:张昊的留言不正说明了他对自身的发展所作出了思考吗?考研不正是寻求发展机会吗?徐老师后面又批判说考研不能改变平贫穷,要别人想别的办法.这样的话谁都会讲,问题是怎么做。。。。。。。

 

看来。。。。。。说来说去,徐老师还是在给自己打广告。

 

新浪网友:

 

1、徐老师:您总是这么正面、积极、向上。

 

2、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热了多少年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热爱研究、热爱读书、热爱当所谓的人民公仆才心甘情愿年复一年的当分母,参加各种国考的。(明明知道只招一两个人,还有上千人云集,明明知道研究生学制漫长,有的导师不能负起带学生做研究的责任,不能有个明朗的未来,还要浪费青春年华)。当不理智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行为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说杨元元了。我想她选择死去,可能与大家所说的理由都没太多关系,比如家庭压力,比如个人不够坚强。考过研的人,应该知道,备考的那种煎熬,经历过苦难生活的人,是会有一定的抗压能力的。不要再借杨元元的离开,来说些大而空泛的话题了,比如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努力,如何坚强,如何成功啥的。挺没劲的。一人一活法,活明白比啥都强,你说考研不好,不能和摆脱贫穷挂勾,可身边这些例子也挺多的,你说不读书,挣大钱了,这也是可能的,但都别看表面现象。乞丐也会很快乐,富翁也不见得有多努力。见过走运的,见过背运的,见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啥样的,都有啊,徐老师,别老教育人。

 

3、另外,很多人的才气能力不足以在没有什么敲门砖的情况,就能够很好的在社会上立足,学历还是应该有一个的,人最好接受多点的教育,不为挣钱,多读些书总是不空虚的,对整个人生有好处,家境不好的人,更应该抓住读书机会,抓机会(任何机会,包括读书机会),肯吃苦,这是贫穷的人拥有美好未来的一个可能。另外,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不是一代人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可能我们就是要做点牺牲的。

 

4、徐老师为什么老说,你努力工作啊,努力工作啊,你能成功的啊,说的好肯定,你怎么做到一直这么乐观的,请多讲给我们听,但别借杨元元来说话。杨元元,我真的很可惜她。

 

徐小平回应:

 

这三位读者,我能够听到你们的心在跳动。我真的想请你们与我见面,把你们想说的再仔细说一遍,对我的思想进一步的分析和批判,因为我相信,你们的情感肯定能够充实我的思想,充实我的情感。但在此之前,我想说说我的想法。我想尽量避免大道理,讲点具体的东西。我希望就我这几天发表的五六篇博文开始讲起。请你们看看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1, 《律师心中蓝蓝的天》(纪念杨元元)。这是我在2003年写的一篇文章。一位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同学,考了三年法律硕士才读上经济法研究生,现在又打算继续出国深造,被我制止。我说你还不如先工作再说,她听了我的话,放弃了留学计划在上海找到了工作。大约在一年之后,她写信告诉我,她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如果她考研之后继续留学,人生之路不知添加多少变数,多少磨难。

2, 《盲目考研杀了杨元元》。就这篇文章,我只想问三位一个问题:假如——假如杨元元不考研,继续她在武汉英语培训学校的那份工作,一直干到今天,你们觉得她和她的母亲的经济状况会不会好一些?理论上是否可能更好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结束了,价值观改变命运的时代来到了。

3, 《如何解除贫穷的咒语》。如果博友认为我给张昊的建议空洞无物,那我说另外一件事情:新浪博客,2007年曾经和我发动过一次讨论,山东一位和张昊一模一样的小学老师,笔名“夜夜舞蹈”,给我写信叹息自己贫穷。我请他来到北京,结果发现他其实收入比他说的高一倍:他曾给几个学生做家教,曾经获得过双倍的收入。我让他继续努力,结果他叹口气说:丢不起那人啊!——做家教丢人!这是孔子故乡教师传人的心灵!孔子就是世界最大的家教啊!他怎能不穷!我这里不敢给张昊支招了,但如果他见到我,我以魔鬼的名义起誓,我肯定能够帮他找到改变他命运的方法!(张昊:如果你愿意,我邀请你来北京和我见面,我来安排细节)。

4, 《一滴水反射大海,一个人见证时代》。这是一个1996年见到我,被我鼓励不要出国留在国内获得成功的朋友给我的留言。我是做出国咨询的,但即使在1996年那样遥远的年代我已经开始看到中国机会,鼓励人们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成功,而不要选择盲从。1996年,出国是多么有诱惑啊!但我还是开始了对盲目出国的讨伐。所以,我的思想很简单: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成功之路,而不是跟着奋斗大军,走人家的路。

5, 《给一位想从事酒店业同学的回信》。Guming是学日语的,想从事酒店业,而且有过实习经验,酷爱这一行。但他的父母强烈反对,逼迫他出国留学。我强烈他坚持自己的爱好,走自己的路。设想:假如最终Guming屈从父母的压力,放弃自己热爱的酒店事业,一位已经找到自己成功之路的职场青年就会消失,至少暂时消失,一个委屈求取、被迫错入行的留学生就会诞生,也许一位“海待”就会诞生。在这个案例,我们看到是:传统的害人价值观,通过父母之爱,依然很严重压抑青年,剥夺他们的人生机会。

6, 《高职学生的梦想在职场》。这位高职在校生得到一家大公司工作机会,但学校不让他半工半读、似乎也不让他保留学籍去工作。我鼓励他权衡利弊,大胆选择最符合他发展目标的方向(工作)。在这个故事中,学校僵硬的管理制度,是遏制学生就业、成功的落后力量,需要改革。

7, 27岁的女孩去哪里读MBA》。这位在外企工作的女孩,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考完注册会计师,出国读MBA。但年龄与婚嫁的压力使她有点望而生畏。我鼓励她忘记父母的压力,忘记年龄的压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这里暴露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对女性独立自主生活的不良环境。我鼓励她出国,就是鼓励她追求自我、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结论:上述几个案例,应该都是给青年朋友们非常实在可行的建议。这是我引为自豪的工作。但我的文字,该实在时很实在,该务虚时很务虚。该穿棉袄的地方,绝不穿背心,该穿背心的地方,绝不穿棉袄。同时,我也不把批评扩大化,个人责任归个人,父母责任归父母,社会责任社会。

 

最后,请允许我用另外一条支持我的博友评论来结束我的回应。


极光:


我的朋友7年前在一家小公司做前台接待员,我带客户去参观第一次认识了她,那时她的收入是一月800。半年后,她说公司裁员她下岗了需要找份新工作,问我是否可以帮忙推荐一下她。没有太深的交情,但记得她比较有亲和力,我随口向另一个朋友的小公司推荐她去做销售(申明一下,我也是女性而且是个无钱无权的小人物)。后来我出国一年,等我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为这个小公司的销售总监,公司一半的业务是她拉来的。公司从一个年营业额三、四百万的企业成长到2000万。现在她已经是这个公司第二大股东了。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她只想找个前台的工作,一个一月可以给她800元能支付住房贷款就满足了。但她打动我的是她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从没有抱怨,没有责怪过自己的家庭不能给她支持,没有抱怨过社会不给她机会,甚至没有抱怨过裁掉她的老板。她总是朝气蓬勃的样子,对城市的变化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天助自助之人”,或者安于现状,寻找平衡,或者改变自己,重新开始。这不是什么既得利益者的高调,许多“既得利益者“都是从贫困中挣扎出来,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生存的环境。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