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武小锋“北大学子卖糖葫芦”事件居然是个假新闻。他只是在找工作的间歇回家帮家里“串”了一下糖葫芦,就被媒体渲染成“找不到工作‘卖’糖葫芦”。搞笑。这是我从武小锋向媒体发表的声明中知道这个消息的。

 

不过,这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最关心的,是武小锋在这个声明的后半部,给那些依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朋友提出的三点建议,我觉得真是非常有价值。我把武小锋声明中的建议部分用楷体字摘录如下,并在最后附加我的简短评论。

 

……

 

我的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我之前的处境差不多的大学生。截止到2005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也就是说将近三成在毕业时没有就业。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希望社会各界能多关心一下这些大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同时我也以自己的失败的求职经历向那些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提几点建议:

 

一、一定要有一部手机。即使你的生活再怎么困难,手机一定要有。

 

二、要找上门去推荐自己。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去招聘会效率很低。因为招聘会上求职的人特别多,往往你中意的单位会收到一堆简历,你的简历被挑选出来的几率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上门去找的,企业的领导就会对你有一定的印象,尤其是当你和其他从招聘会上收到的简历中挑选出来的人一起面试时,领导可能一下就叫出你的名字,而叫不出别的人的名字,你的胜算可能更大。

 

三、考虑一下私人企业。也许你希望将来稳定一些,有个铁饭碗,我不反对,因为我以前也一直这样想的。但我想说的是,在私人企业,地位、待遇完全看成绩,在事业单位这些可能主要靠的是人际关系。去一家私企,展现自己的才能,作出一番成绩,不怕没有饭碗。而端着铁饭碗,碗虽有,碗里的饭好不好吃还很难说。

 

以上建议是我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武小锋 2006125

 

徐小平评论:

 

看到这三点建议,我为武小锋学弟感到骄傲!他在自己坎坷求职路上,还忘不了给更多和他同命运共烦恼的学友们提供求职建议,而且这些建议是如此的有价值。

 

武小锋给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三点建议,反映了一个令人无奈的问题: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没有工作,而是因为自己不善找工作!既然同桌的他和睡在上铺的兄弟都找到了工作,为什么你找不到?这个里面,大环境固然是一个问题,但个人求职能力,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武小锋的建议,恰恰点到了个人因素的重要性。

 

我昨天正好也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教同学们如何做好“求职面试”的文章,简直和小锋学弟给大家的建议不谋而合啊,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

 

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原因。大学只顾拼命扩招忘记学生出路是一回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大学职业辅导的薄弱,中国社会就业文化的滞后,大学生自身求职素质差,也是就业难的一个核心问题。求职素质,包含求职的价值观,比如武小锋提议大家考虑私营机构,就是三个代表式的伟大建议。新东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私营机构。如果世道如今,你居然会鄙视私营机构的话,就业市场肯定鄙视你。找到铁饭碗也端不长,吃不饱……

 

简单说,在一片大学生就业难的叫苦声中,听到武小锋的建议,我感到很高兴。那些听取武小锋这些简单建议的人,真的有福了!

 

武小锋的建议只是寥寥几句,但很有价值。请允许我在这里也补充几句有价值的话: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也要回过头来仔细看看自己在求职素质上是否有不足,求职技巧上是否能改进——如果有的话,赶快恶补!

 

怎么补?读读武小锋的信,以及我老人家的《邮箱里的灯光》(在本博客首页里就有免费链接),里面全是我和当代大学生关于求职、就业、教育出路的通信。肯定也能够帮助你!

 

当你、武小锋、徐小平、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和部门,都起来正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主客观原因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阴影,就会在中国校园上空烟消云散。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