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美国大学文化

 

(图1 摄影师/徐小平)

 

 

310中午,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校园之旅campus tour.这种校园之旅,美国大学几乎都有,专门为来年准备申请该大学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设计。

 

哥伦比亚这个旅行,全长两个小时,先是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在一个小剧场讲了将近一个小时关于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入学事宜,然后是由哥大自己的学生导游,带访问者在哥大校园里转悠,讲述哥大的历史和现状。

 

校园之旅下午两点开始。在哥大那座最壮观的主楼里面,有一个专门接待访问者的办公室,任何人都可以进去拿取各种资料,登记参加这个校园旅行,不需要任何手续,不需要任何证件,不需要任何特定资格,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参加

 

两个小时下来,我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哥大,甚至爱上了那个担任学生导游的来自美国之外、长相令人很不好意思、但却无比自信、大方、热情、性感的哥大三年级学生!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美国大学文化

 

 (图2  摄影师/徐小平)

 

 

类似的校园之旅,是美国大学开放精神的一大表征。我去年夏天就在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活动。在哥大以及哈佛的校园之旅参观者队伍中,我看到全世界各地什么样的人都有,完全免费。令我这个来自中国搞教育的人都不禁怀疑:美国大学这样做,到底为什么?

 

为什么?可以说不为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为。这是美国大学的特点,传统和文化——为了竞争好学生,为了竞争好形象,为了竞争好口碑,为了……为了向社会、社区提供有价值服务,为了尽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一种责任……

 

大学虽然有私立公立,有大有小,有好有坏,但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中心、创新源泉和文化堡垒,是全社会、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天下受过教育的文明人,见到学校尤其是名校,谁不想进去瞻仰、感受、见识、触摸一下?美国大学的这种惯例或制度,实在是大学对社会尽责的体现,根本不需要问为什么。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美国大学文化

 

 (图3  摄影师/徐小平)

 

 

但这么简单和惯例的举动,为什么到了中国就这么难?

 

“中国大学有这样的活动吗?”

 

我在哥伦比亚礼堂听着那位黑人女士侃侃而谈的时候,心里就想到了中国的大学。中国的大学难道不应该把向全社会开放变成一种普遍的制度吗?在名校崇拜泛滥成灾的中国,以及名校如凤毛麟角的中国,名校对全社会所有公民,承担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开放你的校园,让那些仰慕你、渴望你、崇拜你的人,有机会见到“我们自己的”名校,见到我们心中的圣殿。而不该把大门捂得像保险箱一样,把民众看得像偷鸡贼一样,把名校当成禁脔一样,把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扼杀在自己的小农心态的酱缸里。

 

美国所有大学的校园之旅的导游,都是由学生担任。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一个锻炼自己口才和表达、贡献和展示的机会,反过来对于学校培养人才,也是一种非常精彩的渠道。

 

瞧,这么利国利民利校利生的事情,很多中国大学包括著名和不著名的大学就是不做。到底为什么呢?可能没有原因,就是没有想到,也可能想到了,但因为种种怎么想都不能开放……

 

可以想象,美国大学的开放心态,显然开放的不仅是校园。而中国某些大学的封闭心态,显然关上的也不仅仅是一扇校门。校门的开与关,反映了非常深刻的不同文化。在我看来,仅仅就开放校园这件事情而论,中国大学校园的这种文化比起美国来,肯定是落后文化!

 

可以想象,在校园敞开心灵开放的美国大学里接受教育的学生,其心态一定也是开放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校园封闭心灵封闭的中国大学里接受教育的学生,其心态显然也会封闭拘谨保守缺乏挑战性贫于创造力……

 

大学校园开放,只是一个形式,而且只是大学治理非常细微的一个形式。中国大学也许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总体上与世界先进大学治理,肯定相距很远——难怪中国人口占比率并不高的数百万大学生却那么难找工作、那么心情郁闷、那么前途渺茫呢!

 

(补白:有几个网友来信说,他们的大学有这种开放日,我对自己的主观和独断表示抱歉,并把中国大学改成“中国某些大学”,毕竟有些代表性大学公开拒绝向公众开放,是全国新闻)
 
[博友评论]
 
 
认识莲云
2006-03-13 13:32:00
对呵 好像是北大说在五一 十一长假的时候禁止外人进入校园
这就是错误的
关闭一扇大门是小事情 这种文化是可怕的
还有 成千上万的大学城在荒郊野外是不是中国的创举啊
 
巴厘岛的故事
2006-03-13 13:39:34
如果当初我能到北大清华参观游览一番,也许会更加激励我奋进,可是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就封闭在校园,封闭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疑惑着高考的意义...
 
[匿名] 江西蓝天
2006-03-13 13:50:16
我是我们学校的一名就业老师,我们学校是一所民办院校,很年轻,知名度也不大,但是我感觉我们学校的潜力是巨大的,向徐老师你刚才所说的,给高中生提供来校参观这样的壮举,在国内我不敢说我们学校是第一个,但是这样的参观我们学校已经很多年坚持做这样的事情!
 
蓝天学校,我恰好去过:)

donnypan
2006-03-13 14:04:20
绝!
正如小平老师所说,中国的大学是封闭的,不只中国,也许扩大到美国之外。
美国的大学不仅培育企业家,更培育尖端的研究者,更使美国在各个方面都保持领跑,所以不学美国学谁啊?
中国的开放需要现代大学生的努力,需要小平老师的新思维,更需要把拿来主义改造成为适合中国的市场经济,开放的中国路漫漫而修远之。
而学生前进的路不能慢,慢了就被淘汰了。
时刻准备着,跟着小平老师的步伐,
前进,前进,向前进!
 
小小平
2006-03-13 14:26:23
我当时看到你要去美国大学访问,第一反应是能不能随便进呢?要查证件怎么办呢?后来觉得自己太傻了,被中国大学的制度禁锢的太厉害了,呵呵。徐老师,你到我blog上去看一下吧,有些东西想请你提点建议呢,当然,如果您不那么忙的话,呵呵
 
芋头黄瓜
2006-03-13 16:35:14

开放很重要。
我有一个台湾的学生,整天和学员聊台湾。我们发现她对台湾的了解,远远胜过我们对大陆的了解。 聊天的时候,她可以告诉我们新竹有什么特长,台北哪里的小吃最好,台湾都有什么好大学和好企业,有什么好的旅游景观,台湾是如何保护生态的,以及他们的校园运动;还聊陈文茜的绯闻,聊龙应台的官场生涯,聊马英九的帅气和苏贞昌的处世得体……
相比起来,大陆的学员似乎对自己的祖国一无所知。我们的生活空间似乎太狭窄了。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