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欢庆生命

Celebrating Life

 

 

假如你不懂英文,没有人告诉你这里在做什么,从现场不断爆发的哈哈大笑声中,你一定以为这里是一个相声小品搞笑晚会!但事实上这里正在举行的,是一场追悼会,(memorial service),或追思会,大家在追悼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

 

这是不久前我访问哈佛时参加的一个活动。接待我们的教授说,一位享龄97岁的老教授去世,明天有一个追思会。97岁老人的追思会,基本上是一种庆祝,是一种欢庆,celebration,可以看到美国文化深层的一面,所以建议我们参加。

 

追思会在哈佛大学Memorial Church教堂举行。音乐演奏的是肖邦、舒伯特那些美丽、柔和的曲调,并不是沉重的“葬礼进行曲”,当然也不是轻佻的“美丽的磨坊姑娘”。

 

主持仪式牧师的开场白还算庄重。他有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而不必上网查证,他说:God has taken back what he has given. (死亡)只是上帝把他给与的收回而已。但他也没有忘记幽默一把,他说:有一次教授曾经问我,你主持这么多追悼会,中间到底有没有打瞌睡?

 

笑声是从即将再次出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前校长博克(Derek Bok)开始的,他说:教授曾对他说,有一次,教授来到他的办公室告诉他,说鉴于哈佛的财政困难,希望今后再也不要涨工资了。“我可以保证,这样的话,从此再也没有人对我说过。”

 

会场发出一些克制的笑声,博克校长追加了一句:“you may laugh”,你们可以大笑,笑声应声而起,开启了我见过的最开心、最欢乐、最感人,也是最使我感到“死亡”是生命一部分因而值得为之歌唱欢庆的一次追思典礼。

 

笑声主要来自于近十个发言人对教授生前种种言行的描述和追忆。在这些追忆中,你会不断感到惊奇:一个人生前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死后还能这么让人开心,这种生命,确实是值得欢庆的非凡生命。

 

一个人应该如何活着,我们已经谈得很多——多为他人作贡献;但一个人如何死去?我们的文化是有问题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其实应该修改。因为人人都有亲人朋友,对于亲友而言,每一次死亡总是重于泰山的。

 

也许应该改为:“人固有一死,或留给人绝望,或留给人希望”,或曰“人固有一死,或留下苦难,或留下欢乐”。为什么人寿保险是必须的?因为对于遗属来说,你死后能够靠你的寿险过着和你活着时相同甚至更好的物质生活,你才对你的生命负了终极责任。

 

所以,当年我在加拿大失业的时候并没有买寿险,因为我死了——上帝不许——我的老婆孩子可能会活得更好。但是后来我有工作了,就赶快买一份寿险,因为万一我不能工作——上帝不许——老婆孩子没有了我这份收入,生活显然就有问题,只好买份保险!在西方生活,人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比我们要坦率、坦荡、现实和功利得多。

 

人固有一死,或留下遗憾,或留下遗产(精神的或物质的),我们的一生,都在为少留遗憾、多留遗产而奋斗!

 

克林顿发来了唁电。这是整个追思会上笑声最少的几分钟,因为克林顿和死者没有私人交往,只能说一些官家套话。前总统竞选人麦戈文出席并发言、三个肯尼迪唯一幸存的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以学生身份讲了话、美国越战时期的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因病派儿子来宣读了他的回忆,发言者都是教授的朋友、学生、亲人,所以,充满了对死者生前种种言行的栩栩如生的回忆,引得参与者不断发出来自内心深处的大笑……

 

一个追思会,让人偶尔笑笑并不难,难的是从头至尾都这么好笑!使我不断产生惊叹、艳羡、不断反问自己:假如我死了——上帝不许——我的追思会,假如值得搞一下的话,会有这么好笑吗?

 

追思会中间,全体站立两次,唱圣经歌曲,最后在英格兰歌曲“Auld Lang Syne”即我们都会唱的“老朋友不能忘”中间结束。

 

需要说清楚,美国人在葬礼上搞笑,主要是在寿终正寝的老人身上。对于年轻生命的亡故,尤其是意外和突然亡故,我想他们肯定是丧失亲人的悲伤压倒了对亲人往事的回忆,一定也笑不起来。

 

中国和美国在对待死亡问题上,有共同之处,就是对于寿终正寝的老人去世,中国也是把它当作“喜事”来对待。话虽这么说,但真正能够在追思会上以搞笑为主的文化,还是在西方社会才有。我曾在电视上全程观看过美国总统里根的国葬,看到大小布什、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的讲话,激起了全场参与者不断的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对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给人类生活带来过如此美好感受的死者真正的怀念。

 

走出教堂,揉揉笑得发酸的下巴,我自己暗自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演讲、写作、咨询和活动,这样万一我97岁时不幸英年早逝(我生活在科学更发达的今天,显然应该活得比这位教授长),大家就可以办一次比这个更好笑的追思会!

 

我要王强主持,俞敏洪主题发言(老俞即兴搞笑的本领不如王强)——假如他们有本事活得过我的话!

 

瞧,欢庆生命,就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加积极、更加投入、更加虔诚、更有希望……

 

……

 

教授名叫 John Kenneth Galbraith,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对美国产生过很大影响。曾经担任过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肯尼迪总统顾问和演讲撰稿人、美国驻印度大使。

 

享年九十七岁。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