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对一个英文单词的神译
 

我知道overqualified这个英文单词,是在1990年早期。当时我在加拿大刚刚硕士毕业,开始无望地找工作。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就对如何找工作感上了兴趣,慢慢居然成了半个专家,也就知道了overqualified这个单词,以及这个单词代表的我当时的无奈。

Overqualified这个词,主要用在职场上,具体说是在求职场上——你去申请一份工作,假如你教育背景和经验能力超过了这份工作的要求,你就很难得到这份工作,人们就会说:Sorry,you are overqualified, 所以,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Qualification一词,在求职时是“资质、资格”的意思。招聘和求职的过程,无非是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与求职者从业资格match配对的过程,这个配对,如同找对象一样,无非是合适不合适,合格不合格,qualified,or under-qualified。

而Overqualified,则是这个配对过程中第三种现象。假如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超过了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资质,你就会被认为overqualified,资质太高,超过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你也不合格!(不过在婚恋中好象只有不合格,而很少超合格的……)

Overqualified不但是一个词,而且更是一种概念。可以说它反映了西方发达社会一种特有的职场现象:即高学历的人如果想低就,其实也不容易,人们宁可雇用学历相当的职员,也不愿聘请降格以求、教育过剩的求职者。因为根据教育规律,龙生龙,凤生凤,法律博士(JD)搞诉讼!有了高学历而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不是你综合素质有问题,就是你当初学习目的不正确,总之我不能雇你!

Overqualified这个概念,揭示了一个简单常识:人才市场上,并非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高学历(硕士、博士)的工作机会,永远不如低学历(本科、大专、中专)的工作机会多,市场需求量大。硕士博士,也是一种教育产品,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按需供应,而不应该盲目生产、盲目追求!

这本来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一个常识性事实。但莫名其妙地,在中国高学历崇拜、学历至上观念的影响下,以考研为代表的盲目追求高学历行为,越来越成为百万大学生水中捞月的一种疯狂。有这么一种极其愚蠢的说法,经常被学生家长捧上大雅之堂来胡诌:“本科学历越来越不行了,甚至硕士也不稀罕了……(所以不考研就不行了)”

对于这个说法,我每次听到都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它对于我们青年的前途和人生幸福,完全是一种精神谋杀。我告诉大家:市场需要的根本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学历只是社会为减少筛选人才成本的一种无奈。数百万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但毕竟又有数百万大学生找到了工作!而且那些起薪每年六万、八万的根本不在少数!

在同一个人才市场上,在同一种本科学历中,为什么有人找到了好工作,有人找不到烂工作?有人高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好,有人惊呼大学扩招(素质下降)坏?

这是一个斯芬克思之谜,但破解它其实只需要一点点基本常识。君不见,既然中国职场早就大面积出现了学士、硕士、海归找工作困难现象,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问题并不出在缺少学士和硕士学位上!——假如没有学历是问题,这几百万有学历的,就应该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他们却也问题重重?

就业难,人人难。大专难、本科难、硕士难、海归难……在出现民工荒的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反而就业难,可见问题肯定不出在学历上,肯定出在其他问题上!

其他问题是什么问题?今天我不告诉你!——因为今天我要说的是对于一个英文单词的神奇翻译——刚才写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似乎已经离题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为了向中国学生贩卖我在海外体会来的这个overqualified 概念,我在新东方无数演讲中都喋喋不休讲解一遍,并以此说明:高学历并非就业的护生符。至少在美国加拿大早已出现的overqualified 现象,已经在中国人才市场初现凶光。所以,无论是考研、留学、还是读狗日的博士,都要仔细考虑毕业后出路问题……

你可以考研、你可以留学、你可以读博士、你甚至可以专升本、中升专。但你必须首先明确告诉自己,这样做对你的前途和出路,到底有什么好处。“多一个学位总有好处”,“多一点知识总没有坏处”,类似的说法,已经成为求学者的一种鸵鸟哲学,是自欺欺人的人生蒙汗药。

我的讲座很有效。但一个细节使我老人家感到困扰:我居然无法从我最热爱的博大精深的中文,找一个相对的单词,来翻译我那可爱的overqualified 现象,来介绍这个对大学生人生奋斗意义重大的概念。

找啊找啊找啊找,找不到一个单词!我每天都在祖国大地飞南走北,说东道西,每次讲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要把overqualified 这个单词拿出来卖弄一下,但我却一直找不到对这个单词和概念一目了然的译法。每次讲到这里,我只好像本文开头的那样,把qualified, under-qualified, and overqualified这三个词拿出来解释比较一遍,最后说明我的目的:凡事都有两面,高学历并不如你所想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时候,它反而会使你失去更多的工作机会、成功机会!

有一天,我和王强照例又在海阔天空地聊天。他说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有一个非常杰出的翻译家(明天见到王强问问他那人姓名),对英文单词有非常独到的译法,比如:他翻译impotent这个词,就令人拍案叫绝:“莺不登”。这个翻译,可以说是绝译,此时写出来再次使我喷饭——但可惜这个翻译并不实用,无法流传。因为中文impotent这个词,如果不是古已有之,至少已经是人人都理解的通用文字,所以,无论“莺不登”翻译得如何传神,人们去看医生买伟哥时,都不会说:医生,给我开点伟哥,因为最近棒打鸳鸯“莺不登”……

“莺不登”是音译,音译原来可以如此传神。于是,我灵机一动,就从音译下手,一下子就找到了overqualified的翻译:

查overqualified之词,乃是资格过了反而不合格的意思。也就是中文的“过犹不及”之说。过犹不及,过了就是废了,于是,我把Overqualified,译作“过立废”。过立废,过立废,资格过了立即作废!

一个伟大的翻译诞生了!

(Overqualified音节比较多,我省略了Over的音节,而直接译成“过立废”。否则,把over也译出来,就会变成“我佛过立废”,这就不神奇,而有点神秘,有点神秘宗教色彩了!

Overqualified——过立废——学历过高反而找不到工作,过于强调高学历,反而会让市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过期作废、甚至立即作废!过立废是一种现象,是今日中国市场上许多高学历人才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

完成了这个翻译,我欣喜若狂,立即把它告诉俞敏洪王强征求表扬。两位英语大师对这个翻译机击节赞赏,称赞不已,认为我的翻译既传声,又传神,丰富了现代职场词汇少得可怜的古老汉语!俞敏洪甚至吹捧我说“小平简直可以做翻译家了”,弄得我满脸通红地谦虚说:“敏洪不必过奖。过奖过奖,过分夸奖,有时候反而达不到效果,‘过立废’嘛!……”

行了,让我的文章到此嘎然而止吧。因为,随着这个翻译的出现,我要说的话也就结束了!再多说,就有点过,“过立废”嘛!

你想考研留学专升本吗?小心“过立废”……

 

博友GQ留言:那underqualified是不是也来个音译?

徐小平回应:under-qualified不必音译,因为“不合格”“不够格”完全够意思,何必借助外来语?但我在神译“过立废”时,确实也想过把“不够格”音译一下,至少起到一个配对的效果,当时就从“under”下手,把它译为“俺得过”。

其实,把“under-qualified”译为“俺得过”,也极其传神——因为不够格,所有才要疯狂地奋斗,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做宣誓状:“亲娘啊,这次‘俺得过’”!

瞧!“过立废”的另一面是“俺得过”,过犹不及,但如果你总是不过,则永远不及!可见学历和考试也是需要“过”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明确的奋斗目的啊!也就是我老人家所说的“人生设计”,这里亦不多说。

“俺得过”这个译法,有点搞笑,我并不想推广。但指点江山,玩弄文字,出门分享,归来独乐,不亦快哉!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