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久前,我和一群大学生见面,这些大学生,互相之间沟通交流成为一群朋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于学业、就业、职业、事业并不迷茫,甚至有不少经验要贡献给大家,所以,在一位朋友的撺掇下,他们走到了新东方,和我对话,并拉来一名出版社编辑,企图出版一本能够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新书。

 

这些青年人很优秀,但我没想到那么优秀。其中一段对话,真的使我陷入了一句成语的圈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一个貌不惊人、甚至有点唬人的女生,在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与优秀,本科刚毕业就被一家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录用,月薪一万人民币起。

 

(该女生毕业于北京一所财经类大学,录用她的公司是一家本土投资银行,她的优秀在于大学期间积极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和国际组织的活动,以此完成了初期的国际化)。

 

月薪一万人民币起?我正在惊叹中,却听到旁边一个男生说:“嗯?一万一个月,XX公司月薪怎么这么高?”

 

这是我的耳朵听到的声音,估计这也是我的博友们看到的文字。我以为这位男生和我一样,不敢相信本科毕业就能拿到一万人民币——记住,这是月薪。但实际上我听错了,那位男生怀疑的,并不是太高,而是觉得太低。他(在一家著名外资银行的投行部门)实际的问话是:“XX公司的月薪怎么这么低?”

 

那个女生点点头,遗憾地表示就这么低,但从她自信的表情看,她对未来达到百万年薪,好像一点也不怀疑!

 

阅人无数的我老人家,就这样在一边听得口瞪目呆,实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今日中国职业市场现状。当新京报说几千大学生争抢洗浴中心捏脚搓背的工作时,我却看见了一批批大学生在挑选月薪一万、甚至更高的工作。高薪职位,已经成为许多优秀大学生自豪的选择,成为祖国吸引最优秀人才的强力地磁,也成为今日中国人才发展不均衡、个人价值实现“不平等”的一个无奈而迷人现象。

 

……

 

大学生、大学生,如果算上研究生,中国大学同时在校有几千万大学生。无数大学生,都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本人,在三年前和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中心、团中央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巡回全国演讲“职业中心论”的时候,好像听众还给过不少热烈掌声,但近来,我越来越发现,大学生对于学习目的、人生目标、职业意识、基于现实价值的理想主义,是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我讲的那些两三年前还有点石破天惊的观点,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老生常谈、语惊无人了!

 

这是好事情。这是中国教育转型的成功,这是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像我这样的草根阶级共同努力呐喊推进的结果,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教育思维到市场经济人才观念最深刻而伟大的转变——虽然要让这个转变惠及每个青年学子,照亮每个被就业遗忘的角落,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在叹息找工作难吗?想想那些找到工作的人是如何找到工作的。

 

还在痛苦自己的工资低吗?看看那些工资高的人为什么得到了令你羡慕的高工资。

 

工资也许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全部标准,但肯定是公司衡量雇员的主要准绳。

 

……

 

我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想参与新浪发起的“海归”就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之争,想从就业难的大学生居然有月薪一万还觉低这个细节,告诉大家,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说难也难,不难也难——大学生就业,说不难也不难,难也不难。

 

海归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其实完全彻底是一回事。海归,海归,全国也有十几、几十万海归。海归也有留学北朝鲜和留学北美之别,海归也有土鳖和圆鳖之分,海龟也有中外语俱佳和中外语俱差之异。

 

说海归不好找工作,如同说大学生就业难一样,也如同说男人女人找对象难一样,是一个非常伪的伪命题——就是根本不存在的话题。海归里面有一毕业就年薪十万、八万美金、毕业不到三五年就成为各行各业领袖、成为亿万富翁、成为杰出人士的人;海龟里面也有找工作找到退休年龄也未必能找到合适工作和恰当报酬的人。把海归当作一个阶层甚至团体来笼统评论,说到底,还是说话者们没有自尊的表现、甚至是阶级斗争思维的表现而已。

 

而海归自己呢——则必须对自己出国到底获得了什么竞争优势作出一个冷静的思考和评估,从而在祖国人才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

 

1996年,我作为“海归”回到新东方。在这里遇到一个因为工作太好、工资太高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朋友。这个小伙子三十出头,因为留学瑞典读了一个MBA,和巧克力结缘,回国担任了德芙巧克力工厂的厂长,工资六十万人民币一年(!),外加无数免费巧克力——把我这个“海归”搞得非常郁闷!如果他是种葡萄的,我还可以说TMD的那么多免费葡萄有什么好吃的,酸死了——但他是做巧克力的,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不稀罕他的理由!

 

我是新东方第一个回归的海归——俞敏洪让我们这些海归回来,一分钱工资也没有给过。说得好听,是让你种瓜得瓜,绝望中寻找希望,瓜田里寻找甜瓜;说得不好听,是让你自生自灭,在绝望的大山中,空手怎能砍得出希望的石头?每次,当这个瑞典来的“海归”来新东方看我,顺便带给我很多免费巧克力时,我心里就对自己产生无限的同情!

 

他是海归,年薪六十万。我是海归,年薪等于零。这里有什么可比的吗?没有。如果有,只能说一句话,“海归”不是一个自动幸福发生器,“海归”不是一页高薪保证书,海归更不是你回到祖国索要利益的红头文件。你值不值六十万年薪外加免费巧克力,不是靠你有没有一张写着你名字的洋文凭,也不是靠德芙或俞敏洪来施与,而是靠你自己是否有真才实干,是否有市场所需要的那种心态与能力。

 

这是1996年的中国。我老人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俞”,而是和俞敏洪、王强、包凡一等人一起奋斗,不久,收入开始超过那个瑞典回国价值六十万“海归”,并且,还有钱买很多很多的巧克力,比这个厂长的免费巧克力还要多!

 

(大约不到一年,这个朋友来看我,这次没带巧克力,但带了好多空的软包装盒——他被聘用到这家世界著名软包装公司,年薪一百万)。

 

……

 

“月薪一万人民币?怎么这么少!”

 

“大学生求职,洗脚捏背也肯干!”

 

这是同一个时代的声音。这真是狄更斯笔下那个最好的时代,也是那个最坏的时代——就看你是最优质的人才,还是最低质的人才了!

 

让我再重复一次我的那句名言:是海归是土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中华鳖精——真才实学!

 

无论你是在国内接受的教育,还是在国外完成了学业,都要记住这个真理才好啊!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