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星巴克出宫,“西方上层社会”的胜利

 

程鹤麟

 

转发程鹤麟文章:星巴克出宫,"西方上层社会"的胜利2007-07-19 11:10:15
    我怀疑,故宫星巴克事件,是“西方上层社会”给中国下的一个套。

    一个6年前应故宫业主之邀到故宫营业的咖啡屋,一个可以给故宫游客享受其特色咖啡的咖啡屋,一个在世界各个角落布满营业点的咖啡屋,没有违法经营,没有违约经营,没有以次充好,没有添加苏丹红、孔雀石绿或二甘醇,仅仅因为央视一个主持人强烈反对,他的反对又得到不少国人热烈响应,于是就得出宫,于是故宫就得舍出脸去跟人家“友好协商”请人家“get out”。这是什么意思?这表示我们中国人可以出尔反尔吗?

    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甲方乙方做生意,甲方出了个价,乙方同意,于是准备签约。到了真签约时,甲方反悔了,觉得起初的价格让自己吃亏了,就地起价。现在故宫就给了世人这样的印象:当初故宫邀请人家来,现在故宫反悔了,觉得自己吃亏了,这事得重新理论理论。

    当初,故宫方面“希望在故宫内解决饮食延长参观时间,故宫内的快餐摊点及星巴克由此产生”,所以就主动邀请人家来。现在,故宫在民族英雄的提点下,猛然发现,亏了耶,故宫这个品牌多值钱呐,凭什么让你在这儿经营我还落个不爱国的骂名?所以,现在俺们要“对所有经营网点进行统一规划。未来在经营活动中,任何经营主体都必须以故宫品牌为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的说法)这样,故宫既爱国还赚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有了。于是,“通过友好协商,过去一些与故宫按照合同开展合作经营或独立经营的网点,或通过整合利用故宫的品牌继续在故宫经营,或按照企业自身意愿,停止在故宫经营”。

    故宫跟人家如何进行“友好协商”的?他们不会把那位民族英雄的博客文章当作“Force Majeure”了吧?他们不会把那篇文章当作“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了吧?

    “西方上层社会”下的套就在这儿了——你瞧,中国人是这样对待合作伙伴的,中国人是这样不把合约当回事的,中国人是这样歧视外国品牌的。

    按那位民族英雄的说法,“星巴克把(故宫)店撤了也没关系,一个小店对它无伤大雅。(新浪网2007年2月9日)” (程按:应该是“无伤大局”吧?星巴克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吗?哪来“大雅”可“伤”?)

    无伤大局就可以改变原先的约定吗?无伤大局就该他倒霉吗?这是什么逻辑?兄弟我想起了鲁迅的小说《故乡》,里边那位早先的“豆腐西施”后来的“圆规”杨二嫂见到“迅哥儿”回老家搬家,就想占人家的便宜,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言下之意,你财大气粗,不在乎这么点小财产。不料那位“迅哥儿”不是星巴克,很有点儿轴,捍卫自己的“破烂”不动摇,于是,“‘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这么多年了,“圆规”的逻辑还管用。

    1月19日,兄弟我针对这件事写了以下的文字:

    我不爱喝咖啡,所以对星巴克接近于不了解。

    我也不爱看皇宫——幽暗的古宅大院,所以至少十年没进过故宫了。

    我是因为看到我的同事闾丘露薇的博客的日志,才知道这两样跟兄弟我无缘的东东最近备受争议。

    然后我就去看了看国人对故宫里的星巴克发难的理由。

    然后我就笑得不行。

    他们说,几年前陪同美国的几位友人到故宫参观,当看到故宫内的星巴克时,外国友人哑然失笑,“我当时也觉得挺尴尬的,星巴克怎么开到了这样神圣的地方”。

    外国人笑,他便尴尬;他尴尬,兄弟我便笑。什么时候,凭什么,故宫变成了“神圣”的地方?
  有人说,因为工作的缘故,他采访了全球300多个跨国公司总裁,包括比尔"盖茨等人,他了解到,“故宫里的星巴克”已经在西方上层社会传为笑柄,“许多西方知名人士也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

    还是因为老外把这件事当作笑柄,所以他不自在。

    星巴克在故宫里待了已经6年,因为老外们先前没笑话咱们,所以没事。
  有一位仁兄说,星巴克饮品在美国4美元就可以买一大杯,“相当于在中国花4块人民币就可以买一杯饮料的店子”。在西方人的普遍观念中,星巴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

    喝不喝星巴克,还是要看西方人的观念,由于西方人认为,星巴克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东东,所以它待在“神圣的”故宫里就是辱没了我们的祖宗。

就一杯咖啡嘛,至于那么上纲上线的吗?
    看到香港亚洲电视台引用内地电视台的片段,有一中国女青年批评故宫里的星巴克,说的还是老外不喜欢,她引用老外的话说:“你们中国皇上也喝咖啡吗?”然后她就纯纯地腼腆地笑了起来,好像做错了什么。

    故宫里有没有咖啡屋,跟过去的皇上喝不喝咖啡根本就挨不上。而且我还告诉你,清朝皇帝溥仪是喝咖啡的。而且我还问你,皇上使冷气吗?皇上用抽水马桶吗?如果答案为否,咱是不是就该撤了故宫里的冷气和抽水马桶?

    兄弟我纳闷的是,就这样的主张这样的观念,唯洋人马首是瞻,竟然被标签为“民粹主义”;被标签为民粹主义的人,竟然还沾沾自喜。如果这是“民粹主义”,那“洋奴”是什么?

    咖啡本来就是舶来品,按照那些人的逻辑,故宫如此神圣的地方,任何咖啡都不应出售,进故宫的中国人,应该先戒掉咖啡。——但事实并非如此发展,故宫将星巴克驱逐之后,自己开起了咖啡屋。我不知道故宫当局如此这般之后,他们是偷着乐还是臊得慌。

    《茶馆》里有一位刘麻子,他有这样一句台词,对茶馆老板王利发说的:“您也大喜,处长也批准修理这个茶馆!我一说,处长说好!他呀老把‘好’说成‘蒿’,特别有个洋味儿!”兄弟我没采访过喜欢把“好”说成“蒿”的人,但兄弟我当年在北京人艺剧场里看过这出戏,英若诚的刘麻子,英先生把这家伙演得活灵活现的,他英语好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话题:



0

推荐

徐小平

徐小平

905篇文章 5年前更新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至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05年后淡出新东方,转做天使投资人。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截至2011年末,投资了中国内地近80家初创型公司。 

文章